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,坚持以上率下,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、怎么抓的问题,深刻地改变着中国,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位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,更是笔者多年来履职尽责的重要指引。一次次的研读,都深感这一规定蕴含着无穷力量与治理之道。
在党的十八大前,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积弊成疴。超标接待吃出花样,公车私用习以为常,从“舌尖”到“车轮”的奢靡之风,严重损害了党风、政风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,笔者曾在基层分管公务接待工作,深感此奢靡之风不可长,于是收紧了接待标准、接待范围。个别同僚对此颇有意见,向笔者直言“又不是吃你的”。此后不久,中央出台八项规定,让“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”成为历史,网民纷纷点赞热评“八项规定一子落地,作风建设满盘皆活”!
十多年来,作为中央八项规定深刻变革的亲历者,笔者在一线实践中感受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,“舌尖上的腐败”“车轮下的腐败”“账本里的暗门”“随处乱伸的手”等等,一个个长期想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,一批批丧失理想信念的干部被追责问责,得过且过、混天度日的干部没了市场,公款旅游、大操大办、违规福利大为减少,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了实质性进展…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、向基层延伸,党风政风社风焕发新气象。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,不可能一蹴而就、毕其功于一役,更不能一阵风、刮一下就停,作风建设是攻坚战,也是持久战,必须抓常、抓细、抓长。
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,一系列配套制度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,引领党的制度建设系统集成,构建起新时代党的建设的“四梁八柱”。从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》对会议活动、公务接待等事项的细致规范,到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督约束体系,再到公务用车、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等专项制度的精准发力,十多年来逐渐健全完善了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、工作生活各环节的制度矩阵。这些制度性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,将八项规定精神细化为可量化、可操作、可监督的具体规范,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笔者又系统深入研读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,以及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》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》等指定书目。初读时,直观感受是八项规定划清了行为边界。学深后,领悟到八项规定精神是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。作风并不抽象,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,人民群众最能直接观察到、感受到。而作风问题又关乎人心向背,关乎党的生死存亡,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。八项规定唤回了党的优良作风,强化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,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,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,党的作风建设这张“金色名片”越擦越亮。
值得警醒的是,不是有了制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在扎紧制度笼子的同时,也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。多年党务工作的经历让笔者深刻体会到,制度约束是外在保障,思想自觉才是内在动力。解决思想问题,比完善制度更具根本性、持久性。一方面,要通过定期组织党章党规学习、开展案例剖析、举办廉政党课等方式,用“身边事”警醒“身边人”,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的危害性;另一方面,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补足精神之“钙”,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树牢宗旨意识,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、外化为行动自觉。唯有思想破冰,才能明是非、知敬畏、强免疫、守底线、有底气。
党校教育与作风建设具有天然的同构性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。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党性教育的具象化。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下,党校教育既要注重条文解读,更要注重“价值引领”,引导学员从“纪律约束”上升到“价值认同”,锻造一支“心中有戒、肩上有责、脚下有泥”的干部队伍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!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张学东
【供稿单位】江门市委党校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莫群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郭芳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新玺配资-新玺配资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炒股-杭州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